责任编辑: stdph.com
十几年前,我写过一本《新中式艺术》,是那种开幅很大的册子,里面汇集了很多空间案例。为了这本书,我和摄影师一起,前前后后跑了近一百多个地方收集素材,有餐厅、会所、园林、艺术家工作室,也有很多私人的家。
那是“新中式”这个概念刚出现的时候,媒体上把所有和传统中式不一样的创新方式都称为新中式。而我觉得好像还不完全是这样,在书里我重新解释了新中式,将和红木家具与大红灯笼不一样的中式元素,都梳理为一种“新”,这种新是和古板印象的“中式”不对立,应该算是补充。比如除了红墙绿瓦,还有江南园林的恬淡雅致;除了大红大绿,藤黄赭石也是中国色彩的重要一抹,还有黑白水墨,竹编青花,这些都是中式风格。它们在生活空间内,是如何被运用的,以及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来,我都尽量梳理呈现出来。
这本书还做了英文版,在海外市场销售,我还带着它参加过法兰克福书展。同时带去的样刊还有《中国风尚》和《中国红》以及《ART DECO在上海》,我想说一个中式风格的系列剧,而不是独幕剧。这个故事说得还不错,那次书展效果挺好,不少出版社有合作意向,他们也想定制一些有关中式话题,给他们的设计师和艺术家科普,到底是什么中国风。
我们很长一段时间,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是不太关注的,动不动就要放眼世界,激扬文字,指点江山。北京的大妈们囤着大白菜,聊着世界格局;另一厢,上海的爷叔们在意摩卡壶上的那颗玻璃珠子千万不能再掉了,它实在不太好配。
中式风格就等同于老旧、刻板,而海外的电影里出现的场景,中式风格总是浓郁的,甚至有些阴郁的感觉。不能说西方导演误解中式风格,应该说其实是不了解。在他们眼中,灯笼、龙凤图案、红绿相配,组合在一起就是中式,如果再搞不清楚,混入一点东南亚元素,那干脆叫做东方风格。
到了2000年后,陆续有设计师开始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中式风格来。这些尝试大多是从小件家居用品开始的,或是一把椅子,或是一个茶盘。他们从材质到色彩,都和传统的中式风格不一样,有人简单地说,和故宫里看到的不一样。但它们确实有着中式元素,或是骨子里确实是中式的。这些设计一出来就被媒体抢着报道,大多出现在杂志的前三分之一页面。这些页面主要是用来介绍潮流资讯,中国风在那个时候属于新生事物。这些单品还不能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空间,也不能成就一篇大的报道。所以设计师访谈和潮流推荐,是比较合适的篇幅。
到了2006年,新的苏州博物馆建成,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说他的设计理念是“中而新,苏而新”。这种手法下的苏博是黑白灰的,主体建筑带着很现代的几何符号,庭院里还有一角处理成枯山水的样子。这样的中式和苏州的传统江南园林,小桥流水人家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,这时候,新中式这个话题开始有了完整的权威空间案例,在媒体上开始占据大量篇幅,不再只是小众设计师的创新和个人喜好。
同样在苏州,艺术家叶放的“南石皮记”,也成了一个典型案例。他说服朋友们一起将别墅的后院打通,做成一个园子。叶放从小生活在园林里,后来工作的地方苏州国画院,原址就是听枫园,曾经是清代苏州知府吴云的私家花园。叶放的南石皮记,有传统文人的风雅,也有新式建筑的符号。他在那里办雅集,呼朋唤友喝茶听曲子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,也曾在园子里演过一场折子戏,成为实景牡丹亭的一个样本。
从设计单品,到完整空间,再到生活方式的复刻,新中式完成了一个生态链。这时候,品牌也就开始应运而生。新中式和原创设计,在那段时间一直捆绑在一起,“半木”、“多少”、“璞素”等等,这些家具品牌,都以设计师为品牌中心,成为中国设计力量的代表。我曾在杂志开设专栏,每期介绍一位中国设计师,选材的标准就是原创、有影响力。
写到第二年的时候我发现,每一位设计师作品或多或少都有新中式的影子。在那个十年里,新中式是原创设计师绕不过的情怀。很多设计师都像海晨那样,因为刚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自己中意的家居用品,喝酒的功夫就决定自己做了品牌,于是“海上青花”诞生了。手绘青花、艺术生活品,蓝白配色,这家店在外滩一开就是十几年。起起伏伏经历了很多掌声和波折,最终结束在疫情期间。
另一位设计师王杨,刚从德国回来的时候,最早出现在媒体上的形象也是被打着中国风和原创的标签。王杨有一组黄铜材质的设计品,成了她的官宣作品,她将暖水壶和双喜符合叠加,设计成一件装饰品,为椅子配上白描牡丹一样的靠背,如今看到这些作品,还是能让人感到惊喜。后期王杨开设了“良设夜宴”,一个主打唐风的多媒体餐厅,让新中式多了一种味道。
2010年,“上下”成立,它是爱马仕孵化的新品牌,主打中式风格。但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,集团就一再强调它是独立的。“上下”的每个环节都是有设计的,雪洞一样的店铺设计是隈研吾操刀的,音乐是窦唯出品,第一任掌门人蒋琼耳甚至请出自己的外婆拍摄宣传照,她要讲述一个家国情怀的故事。店铺中的竹编瓷器、紫檀家具,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,并编注着奢侈品的价格,在后期几年,价格还有了不少上浮。“上下”让新中式有了新的定价体系,有了这个标杆,新天地附近的那些原创设计师品牌都成了很亲民的选择。
就这样,新中式自由生长了十年,很努力也很千姿百态。十年时间,让消费者接受了“新中式”这个概念,可以不再用红木、古董、雕花这些厚重的元素来装扮自己的家。内心一旦接纳,行动上就有推动。新中式成为一种装饰风格,和它平行的还有简欧、轻奢、轻法式。这些风格在家装设计圈十分流行,只要一说出来,设计师和消费者都明白,它应该会是什么模样。新中式在这个范畴内,可以简化到一系列可勾选的项目,有点像奶茶铺子里点杯奶茶,你可以选甜度还可以自由搭配小料,是要珍珠还是要芋圆。
在勾选单上,新中式风格的家是这样的,大地色系,原木家具,中古风的摆设,手作器皿,客厅的最中央是一张茶桌。客人来后,坐下泡茶,人到中年酒喝不动了,咖啡又伤胃,还是茶好,可风月可养生,新中式是最为包容的生活方式。
它不排斥各种西洋的家具摆设,也能收编禅意、侘寂,这些小众的审美。在材料的选择上,木质、瓷砖、壁纸,涂料、装饰板,都有和它相匹配的款式。准确些说,建材品牌都在很努力地开发新产品,抓紧新中式,就是抓住了主流客群,这块蛋糕谁都不会放弃。
新也好,旧也罢,中式就是一种选择。创新还是复古,或是还有人放弃城市生活,搬去终南山修仙,都是个人选择。这种选择,为家居市场提供了很多商机,让一种小众的审美变成大众需求,新中式的市场有待继续挖掘。
文章编辑: stdph.com